首页 > 聊城频道 > 法制 > 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山东聊城法院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难题

2021-07-28 09:3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28日讯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山东省聊城市两级法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立足审判职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效地促进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诉前调解办快案 

  今年1月17日,刘某某因工作学习需要租赁某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的房屋一处,并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在租期届满之前两个月,刘某某出于某种原因不再租赁该房屋,便向某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要求退回房屋押金650元、门禁押金10元及租赁费和物业费1380元,而某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断然拒绝刘某某的要求。在双方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刘某某于近日诉至法院。 

  收到该案后,聊城市东昌府区法院立案庭武素芳速裁团队认真审阅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并认为该案有调解基础,且在诉前调解结案更有利于双方利益,随即开展调解工作。为有效化解矛盾,武素芳法官和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进行充分沟通,在全面了解双方心理期望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虽然多个方案都被双方否定,但经过办案法官和调解员给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和情理上进行充分释明和疏通,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被告将原告主张的租赁费、物业费退给原告的前女友,被告通过手机微信当庭向原告过付400元。至此,案件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事后,当事人刘某某由衷地赞叹道:“现在我们老百姓打官司真是太方便了,在网上提交材料,少跑好多腿,不用交纳诉讼费,还处理得这么快,还有这么好的速裁团队,心里真的是很欣慰。”  

  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规范诉前调解程序和速裁程序,采取多种工作方式和调解技巧,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调解阶段,实现案件快速化解和有效化解,既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又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这是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李某于2019年因与李某某发生交通事故受伤致五级伤残,需长期护理;鉴于年龄原因,护理费支持了伤后两年。两年期满后,李某再次要求李某某与保险公司赔偿护理费。 

  因案情特殊,莘县法院民一庭速裁团队收到案件后立即开展诉前质证、调解工作,经多次与被告李某某电话、微信沟通,从法理、情理上向被告李某某解释原告李某再次起诉的法律依据和事实根据,最终使李某某同意由保险公司依法赔偿李某护理费,自己负担案件受理费。三方签署调解协议,保险公司也在最快时间内将赔偿款汇入李某本人账户。至此,该案得以成功化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技术保障办难案 

  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两级法院持续扩大互联网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应用,推进智慧法院信息化应用,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减少当事人的诉讼负担,缩短案件办理周期,提高诉讼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告身处美国无法到法庭参加庭审,被告也在辽宁大连。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特殊情况,为最大限度保障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经与当事人沟通后,东阿法院确定于今年4月1日上午9时,采用互联网庭审方式对案件进行审理。 

  此次互联网庭审,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实现了跨境审理案件,避免了因人员长距离流动导致感染病毒的风险,满足了在疫情防控常态下群众特殊的诉讼需求,同时节约了公共资源,有效促进了审判执行工作水平提升。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市两级法院还注重发挥司法技术的保障作用,攻克办案难关,提高办案水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近日,一起因除草剂使用不当,导致邻地17户近20余亩蔬菜地农作物受损的司法鉴定案件在阳谷法院司法技术科立案。王某今年4月初,发现自家麦地里杂草丛生,影响麦子的正常生长,于是买来除草剂,并使用无人机对自家麦地中进行喷洒。第二天,邻地17家农户发现自家种植的蒜苗、菠菜等农作物叶子开始打蔫,而这一切竟是因为农药“飘移”造成的。邻地农户和王某发生争执,双方各执一词,协商赔偿事宜无果,遂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该院工业园法庭受理案件后,因农作物受害程度需要司法技术鉴定,便与司法技术科联系委托鉴定事宜。 

  因正值蒜苗等蔬菜的上市期,为让菜农减少经济损失,该院司法技术科积极开通“绿色通道”,立案后当天带领鉴定机构和农业专家对17户农户20余亩进行勘验,并用最短的时间出具鉴定报告,把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为整个案件的顺利审理节约了时间成本,切实维护了17户农户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方式灵活办好案 

  位于冠县城区的某楼盘于2012年前后开工建设,包括住宅和酒店两个项目,但负责建设的某开发公司因资金问题,导致该楼盘于2014年前后停工。后来,县政府对住宅项目进行接管,并将住宅项目建设完毕后交付业主;但因后续资金紧张,导致消防、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未能到位,住宅项目无法通过验收,1300余户业主至今无法办理房产证。为此,业主们经常上访反映,造成了较大社会影响。 

  经了解,长期烂尾的该酒店项目土地、房产最早已抵押给外地某银行。该银行作为抵押权人于2016年就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且该酒店项目的土地、房产亦被当地法院查封。因首封法院的执行程序一直未能有效推进,致使后续轮候查封的案件无法执行,住宅项目的后续资金也没有着落,住宅小区的配套建设、1300余户业主的房产办证等问题更加遥遥无期。 

  为破解难题、保障民生,在县委、县政府的综合研判、协调推进下,该院作为轮候查封法院,多次与首封法院进行沟通协调,促使首封法院于近期启动评估拍卖程序,从而使涉及该开发公司的系列案件执行迈出了关键一步,1300余户业主的后顾之忧有望得到妥善解决处理。 

  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队伍教育整顿与执法办案相结合,切实转变执行工作观念,拓宽执行财产范围,积极兑现胜诉权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 

  2020年7月,于某、敬某等因未能按期偿还孙某借款,引发诉讼。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临清法院通过“总对总”司法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证券、车辆等财产信息进行查询,发现被执行人于某银行账户除了几十元存款外,再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 

  眼看着案件就要陷入僵局,该院执行法官心有不甘,再次拨通被执行人于某的手机号进行督促。而就在此时,于某的手机号码引起了她的注意,尾号为“999”,是否可以对这个手机靓号进行拍卖呢?于是,执行法官依法办理查封手续,在第一时间告知于某并向其送达相关手续,而于某表示没有想到自己的手机号码会成为可供执行的财产。 

  被执行人于某名下的尾号“999”手机号码评估价值为8070元,后被该院执行法官挂至淘宝网进行拍卖,在经过58轮激烈竞价后,最终以6.287万元成交。对此,申请执行人孙某表示,拍卖结果大大出乎其意料,鉴于各被执行人已确无履行能力,其自愿放弃继续向被执行人主张剩余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权利。最终,该案得以顺利执结,最大限度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聊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延杰表示,下一步,全市法院将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把办实事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的重要内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司法职能,维护公平正义,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讯员 王希玉) 

责任编辑:连峰
新闻关键词:聊城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