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聊城频道 > 县域 > 正文

“易”出乡村好风尚——聊城市高唐县移风易俗工作探寻

2022-07-12 16:43:0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12日讯 “虽然简单,但是对我们夫妻二人来说意义重大,并且我们双方的老人都很支持。”7月5日,聊城市高唐县汇鑫街道的尤海洋谈起自己的婚礼仪式,仍然十分感慨。

  今年5月20日,聊城市高唐县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为9对新人举行了集体颁证,尤海洋和妻子便是其中的一对。集体颁证仪式上,除了设有简婚签名墙,还有高唐县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为新人准备的婚姻家庭讲座。互敬互爱、勤俭持家、孝老敬亲,这些主题深深刻在尤海洋和妻子的心中。“新时代的年轻人,就得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新事新办。”

  转变观念需要引导

  没有司仪,没有大阵仗的迎亲车队,没有大宴宾朋的排场,更没有婚闹,尤海洋用一辆自行车把妻子接回了家,双方老人坐在一起简单吃了个饭——这场婚礼仪式被传为佳话。“还没结婚的同学对我们说,以后他们结婚也这样办。”尤海洋说。

  与尤海洋一样,固河镇沙王村的王建云的婚礼同样简朴而隆重。王建云与妻子新婚大喜,没有彩礼,也没有铺张浪费的仪式,只有家中的近亲坐在一起吃了顿饭,总共花了1000多元钱。“他们小两口是大学同学,自由恋爱,非常有上进心,6月1日结婚,6月7日便回青岛上班了。人家说,婚礼只是个仪式,没必要太过看中,要趁着年轻干好事业。”王建云的叔叔王立国说。

  像尤海洋、王建云这样新事新办的年轻人,在高唐不算少数,这与高唐县民政局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尤海洋简办婚礼的缘由之一,便是从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高唐县民政局的倡议书。

  制度支撑是根本

  宣传工作做到位,还要有完善的制度支撑。

  高唐县民政局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组织机构,对12个镇街736个红白理事会的3000余名骨干成员进行了专题培训。“红白理事会成员均由群众推选,在村里德高望重,群众信服。”高唐县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副科长张杰说,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基本由村支书担任。村干部带头,才能更好地带动村里的移风易俗工作。

  姜店镇小董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华是村里红白理事会的理事长,在他看来,这些年,村民越来越支持移风易俗。“村民家中有白事,第一时间通知红白理事会,我们全程负责,不用主家操心。”王玉华说,前段时间村民王启强的父亲去世,王启强通知了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帮王启强打理了所有事宜,总共花费不到两千元,而以往,一场白事下来,少则六七千元,多则上万元。

  高唐县民政局把倡树婚丧新风纳入村规民约,规范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行为,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营造新风尚。原先的7天出殡缩减至3天,原先每天酒菜换成出殡当天“一碗端”,原先的孝衣换成一根孝带、一个袖章,厚养薄葬的观念在高唐蔚然成风。

  “群众为什么支持?因为在县民政局的宣传引导下,大家都明白了,当老人在世时,儿孙好好孝敬比啥都强。”王玉华说。

  高唐县民政局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破除陈规陋习,切实引导群众观念转变,营造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明显。

  “我们通过村红白理事会培训、清明节期间倡树文明殡葬、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革除陋习,接受文明婚丧方式。”高唐县民政局党组成员陈瑛楠说。

  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

  服务群众,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倡树文明新风,政府要搭建好平台。

  汇鑫街道西关村的王兴华从事丧葬服务生意20多年,如今的他,当上了村里的殡葬改革宣传员,村公墓也交给他管理。之所以“转行”,王兴华说,是因为过去在殡葬中爱面子、讲排场的情况没有了。

  2019年冬,西关村开始修建公墓,除了210个墓穴,还建有公共灵棚和厨房。“村民有白事都可以在公墓办,并且,逝者入公墓村里不收一分钱。”汇鑫街道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传磊说。

  2021年,高唐县建设完成16处镇村级公益性公墓,增加穴位3427个。现在,高唐县正在建设一处县级公益性公墓,总占地面积69950平方米,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在具体实施中,高唐县免除殡葬基本服务项目的费用,每年惠民资金金额达355万元,每年清明节,高唐县民政局还提供代祭扫服务,2022年清明节就代替不能到现场祭扫的逝者亲友完成祭扫60多人次。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这一政策是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的,所以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李传磊常年在基层工作,他说,现在大家不比排场,大家争的,是要当文明户,当“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婿”,当“移风易俗示范户”。(通讯员 张杰 赵雪婷)

责任编辑:连峰